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李全华:因为梦想 所以坚守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22 08:18:19 
字号 [ ]
 
李全华:因为梦想 所以坚守
 
分享到:0
作者:詹旋江 牟旭 邹建长  发布时间:2015-10-14 09:42:24打印 字号:  |  | 
  “喻大爷,您好呀,来赶集啊?最近身体还好吧?”正在圩场“摆摊”提供法律服务的福建省将乐县人民法院南口人民法庭副庭长李全华向喻大爷打了声招呼。

  “小李,是你呀,我的身体比以前好些了。”喻大爷认真找了个摊位摆上笊篱、竹篓等竹制品准备开卖。

  “你儿子现在对你怎么样?有没有每月按时给你寄钱?”李全华对一年前调解的这起赡养纠纷有点放心不下。

  “他现在对我好多了,不仅每月及时寄钱给我,还时不时买些好吃的东西回来。”喻大爷脸上的皱纹在灿烂的笑容下跳跃着。

  这是8月6日,记者采访李全华时看到的一幕。

  和父亲的一个约定

  李全华出生在闽西革命老区连城县的一个小山村。

  李全华小的时候,村里矛盾纠纷特别多,身为村调解妇女主任的伯母特别忙,整日为村民调解家庭纠纷,渐渐地伯母在村里的声望越来越高,深受村民敬重。

  在伯母的影响下,李全华也成了一个“爱管闲事”的孩子,村子里哪里有纠纷,他总爱跟着伯母往哪里跑,凑热闹;村里的孩子打架、闹矛盾,他总是爱扮演伯母的角色,还扮得有模有样。

  因为贪玩,读小学时李全华的成绩一直不理想。

  但父亲没有责怪他,也没有对他耳提面命,而是和李全华做了一个约定:“孩子,你爸这辈子没什么出息,但爸爸希望你能和你伯母一样做一个对人民有益,对社会有用的人。你能不能做到?”李全华看着父亲严肃的表情,点了点头。

  父亲当时的话李全华并未全懂,但却像一个烙印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从那以后,李全华不再贪玩,开始认真学习。他把目标锁定在考上大学上。

  通过刻苦学习,李全华顺利地考上了县第一中学,后又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1998年大学毕业后,李全华被分配到连城县赖源木材采购站工作,单纯的木材采购工作,让他感到茫然,这和父亲的约定似乎渐行渐远。

  他想到了伯母,想到了伯母所做的调解工作。“对!法官!我可以争取当一名法官。”李全华为自己打开了沉淀在心底多年的心结异常激动。

  他打电话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当即表示支持。

  于是李全华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法律知识,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早日实现与父亲的约定。

  报考法院的路途充满了坎坷与艰辛,连考三年都名落孙山,但李全华毫无气馁。

  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9月,李全华的父亲不幸出车祸,瘫痪在床,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李全华身上,但父亲的鼓励让他坚持着自己的追求。

  第二年,李全华终于如愿以偿,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远离家乡200余公里的将乐法院录用,成了一名“准法官”。

  上班前一晚,父亲拉着李全华的手反复叮咛:“要做一名好法官。”

  到将乐法院后,李全华被安排在南口法庭从事书记员的工作,此时的他感到积攒多年的能量正蓄势待发。

  然而,当李全华走进偏远的南口法庭时,现实的“骨感”还是给了他当头一棒:在马路牙子边的法庭与普通农舍没啥差别;出门办案的那辆老式吉普,开快了总担心它会散架;更要命的是,面对家中瘫痪的父亲、失业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每月1000元出头的工资,总是捉襟见肘。

  有一私营企业看中李全华的人生经历,想高薪聘请李全华做公司的法律顾问。但作为一名标准的“农二代”,李全华想到和父亲的约定,还是毅然谢绝。为坚定自己扎根基层的决心,他把妻子、孩子都接了过来,“法庭便是我的家”。

  2011年5月初,长年卧病在床的父亲患上出血性坏死胰腺炎,可坚强的父亲怕影响他的工作,一直未把实情告诉李全华。

  5月10日晚上,噩耗还是来了。母亲打电话说父亲快不行了,让他赶紧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

  李全华悲痛万分,连夜驱车赶回,但还是迟了一步。

  那一晚,他伏在父亲遗体前,痛哭一夜。

  母亲告诉他,父亲一直在等他回来,为的就是告诉他一声:“别忘了那个约定。”

  对自己的一份承诺

  送别了父亲,李全华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夜已很深,窗前的他仰望着天空,毫无睡意。他默默地在心里许下了一份承诺:“此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把手中的每一起案件认真办好。”

  揣着许下的承诺,李全华回到了南口法庭。

  他相继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审判员,李全华成了一名真正的法官。

  真正开始办案后,李全华发现现实的矛盾纠纷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化解,要做到让双方当事人皆服判息诉更是难上加难。

  他至今还记得独立承办的第一个案件。

  那是一起离婚纠纷,女的叫杨小梅,男的叫吴某斌,家住南口乡某村。两人于1984年经人介绍认识,次年办理了结婚手续,吴某斌入赘到杨家。婚后,吴某斌勤劳肯干,把一个家经营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也红红火火,深得杨家人的欢心。

  但自从杨小梅的父母过世后,吴某斌变得好吃懒做,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不如前。而杨小梅嗜好打麻将,虽然玩得不大,但经常输,也给家里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夫妻俩为此经常吵架,甚至动粗,感情一度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渐渐地,杨小梅萌生了离婚的想法,但与吴某斌每每谈及此事,吴某斌都表示会改,不愿离婚。

  2011年12月22日,杨小梅一纸诉状告到南口法庭,要求与丈夫离婚,案件由刚被任命为审判员的李全华承办。

  受理案件后,按照法定程序,李全华组织双方进行了庭前调解。调解当天,吴某斌情绪非常激动,扬言法院若判离婚,则要与妻子同归于尽。而杨小梅也不甘示弱,当场表示若不判离,就跳楼自杀,调解一时陷入僵局。

  “我心里很没底,判离不是,判不离也不是。”李全华没想到自己独立承办的第一个案件就碰到了难题。

  李全华只好向庭里的老法官“讨招”。

  “对付这样的当事人,不能硬判,要打好‘心理战’,攻心为上,让当事人信服你才行。”老法官的点拨让李全华茅塞顿开。

  “不是我不愿和他过,是真的没办法过了,自我父母过世后,他对我的态度完全变了,甚至还动手打我,你看看我这手臂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杨小梅向李全华哭诉道,“我是坚决要离婚的,反正我们没有孩子,离了倒落个自由。”

  杨小梅坚决的态度让李全华改变了想法,勉强维系的婚姻家庭不会和谐,离了对两人可能都好。

  于是,李全华尝试做吴某斌的思想工作,他隔三岔五地往吴某斌家里跑,与他谈心。在几次交谈后,李全华渐渐地与吴某斌成为了好朋友。

  “小李啊,不是我不想离,你看我都年过五十的人了,这年纪还离婚,我拉不下这张老脸,丢不起这人啊!”吴某斌终于说出了不愿离婚的真正原因。

  “离婚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两个人勉强在一起只会增加彼此的痛苦,不如好聚好散。”在李全华的开导下吴某斌同意了与杨小梅离婚。

  此案本来已经画上句号,没想到,2013年初吴某斌被查出肺癌晚期,病情一天天加重。吴某斌托人到法庭找到李全华,希望李全华能帮他劝说离婚后的妻子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作为法官,这本来是工作范围之外的事,但李全华通过多方打听,与在外地打工的杨小梅取得联系,在多次做其思想工作后,杨小梅同意看在曾经夫妻一场的份上,回到吴某斌的身边,照顾吴某斌直到他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给百姓的一个交代

  “放心吧,我会给你一个交代。”熟悉李全华的群众都知道,这是李全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李法官这人笑容多、走路多、讲话多、流汗多,我们有什么问题找他,他都会尽力帮我们解决。”家住南口村的村民老梁谈起李全华赞不绝口。

  利用居住在法庭的便利,到群众家里串串门、拉家常、化忧事、解难事是李全华下班后最爱做的一件事。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和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作为异乡客,经常到当地老百姓家中走走,能够让我更快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并融入他们。”李全华如是说。

  2011年底的一天晚上,李全华正和家人吃着晚饭,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喂,您好!请问是哪位?”

  “小李,我是温坊村的老汤啊,家里有点事能麻烦你现在过来一趟吗?”家住法庭隔壁村的老汤语气有些急切。

  “好的,我马上到。”李全华放下碗筷就往老汤家赶。

  “你不吃完饭再去啊?”妻子江丽萍问。

  “等回来再吃吧,听老汤的语气好像事挺急的,我先过去看看。”李全华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出了门。

  原来,老汤前些日子通过媒人给儿子介绍了一个自称来自连城县的女孩,连城正好是李全华的老家。女孩长得挺漂亮,嘴也很甜。今天是第一次见面,老汤的儿子喜欢上了女孩。但女孩母亲要求老汤按照农村风俗习惯先给见面礼、媒人介绍费等共1万余元。老汤生怕人财两空,于是让李全华帮忙把把关。

  在经过用连城方言对话并仔细询问了解后,李全华对女孩及其母亲和几个媒人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当李全华向他们表明自己是法官,并提出要求核对他们的身份时,“母女”俩及“媒人们”顿时坐立不安,便以时间太晚以后再谈见面礼为由匆匆离开。

  老汤的家人和亲戚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在处理案件中,李全华也是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交代。

  2013年9月26日,家住南口乡松岭村年近八旬的喻大爷因赡养纠纷将儿子小喻告上法庭。

  接到案件后,李全华心想:“在农村,父告子的案件毕竟是少数,如果开庭审理,父子对簿公堂,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加深彼此的怨恨,小喻也可能遭到村里人的指责。”

  于是李全华利用晚上时间约请村干部一同上门调解,但几次调解后,由于父子俩积怨太深,小喻始终不为所动。

  面对无情的儿子,喻大爷伤心地说:“小李啊,不要再花费心思了,没有用的,你就按法律给我办,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但李全华仍不甘心,他觉得这个案件必须要给喻大爷一个更好的交代。

  开庭的前一天下午,李全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又来到喻大爷家。刚一进院门,只见喻大爷不顾躺倒在地上的妻子的哭喊,使劲地抓住妻子的双脚往旁边的水沟里拖。

  “大爷,您这是在干吗呀?有事不能好好说吗?”李全华急忙冲上前制止。

  “该死的老太婆抢走了我的药,不让我喝。”喻大爷怒道。

  “婆婆,您干吗抢大爷的药?快给他吧。”李全华有点摸不着头脑。

  “他要喝的是农药啊!”喻大爷的妻子哭诉着。

  李全华顿时怒火中烧:“大爷,快住手,您别犯傻了,我去找您儿子小喻,一定给您一个交代。”

  找到小喻后,李全华先是和他说了刚才看到的情景,接着和他讲述了自己和父亲的故事,讲到自己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时,李全华哽咽起来:“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想孝敬何来机会?而你的父亲还健在,白发苍苍的老人,你怎么忍心这样对待,就算老人有天大的过错,毕竟他生你养你恩重如山啊!”

  李全华的一番深情话语终于让小喻冰封的心开始消融。开庭那天,喻大爷早早来到法庭要求撤诉。

  看着喻大爷在儿子的搀扶下渐行渐远的背影,李全华脸上荡漾起笑容。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上一篇:人间最美是青花     下一篇:假如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
地址:三明市泰宁县金湖西路206号 邮编:354400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 闽ICP备14010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