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一个司法警察的“抗联”情结

文章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5-08-24 08:22:39 
字号 [ ]
 
一个司法警察的“抗联”情结
作者:龙国栋 陈琳   发布时间:2015-08-21 14:42:37


 

    我的外公192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姜家屯。15岁时,因不满日伪政权压迫,外公和村里3个一起打猎的小伙伴奔赴梧桐河(今梧桐河农场)加入抗联,后隶属于抗联第六军。

    白山黑水间,偏居祖国版图东北一隅的抗联,是被国人了解最少的一支抗日武装。由于没有稳定补给,初入抗联的外公并没有配发枪支,手中仅有的、可以称得上“武器”的是一支木柄被手掌和汗水打磨得乌黑锃亮的红缨枪。1937年春节,在攻打格节河金矿附近一处伪警察分所的小规模战斗中,外公用这支红缨枪缴获了一支日军三八式步枪,也就是臭名昭著的“三八大盖”。外公也因此负伤,隐蔽在附近一户朝鲜族老乡家休养。

    在后来几十年军旅生涯和家乡建设中,外公经历了许许多多跌宕起伏,但他始终念念不忘当年掩护他的朝鲜族大哥的名字—金永泰。在随部队转战各地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联系。但是外公说他永远不会忘记金大哥用家中仅有的一坛泡菜和一袋高粱米陪他度过那个难熬但难忘的春节。外公经常感叹:“日伪军凶狠残暴,老百姓掩护抗联战士,压上的不仅仅是珍贵的口粮,更是全家老小的性命,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对得起人民!”

    由于表现突出,领导决定将这支步枪交给外公使用,附带17发珍贵的子弹。擅长狩猎的外公打得一手好火铳,不长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步枪的操作,成长为一名神枪手。1940年,东北抗日斗争进入困难时期,武器弹药极端匮乏,身为党员的外公率先垂范,和一名新入伍的战士共用一支枪。冲锋陷阵时,外公总是亲自持枪让新战士跟在自己身后,掩护撤退时外公却多次让新战士带着枪先走,留下自己迎击敌人,保护革命火种。

    沧海桑田,战火远逝。2006年,我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法院司法警察,经过严格训练与考核,我拥有了配枪的资格。85岁高龄的外公得知消息后精神矍铄地向我传授瞄准射击的“秘诀”,“枪是生命,人民是父母,只有永远跟着共产党,才能步子走得正,枪法打得准!”外公一字一顿地叮嘱我。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人民法院)


上一篇:有责任感的人     下一篇:正能量就在我们身边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
地址:三明市泰宁县金湖西路206号 邮编:354400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 闽ICP备14010212号